↑宋 佚名《闲居图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古代社会的成员,概括为“士农工商”四种, 农工都属于庶民,商的大多数是小商小贩也是庶民,按现今的说法就是体力劳动者。与之对应的脑力劳动者,吃的是“文饭”,靠出卖知识和文化谋生, 就是文人,包括朝廷官员。由于官员上班时自有规定的衣冠,比较复杂,另文专述, 此处不谈, 文人除了官员和有身份如秀才举人外,亦为庶民。
自汉末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(220—589 年)战乱既久,政治黑暗,士大他夫惧祸而尚清谈,表现在服装上“皆冠小而衣裳博大,风流相仿”,以至“一袖之大,足断为二”。这种服式在绘画中多有反映,北宋后期、南宋中后期有相似的社会背景,于是一些士大夫不由慕古而仿之,宋画中着广袖博衣者屡有所见。
流行时装
外形“方者巾”。经变形,宋有东坡巾、方巾、仙桃巾、错摺巾等。这些式样,至明犹然。其中,高桶东坡巾尤受名文人喜爱,几乎成为他们的标志。
鞋,由于长袍及足,文人多穿翘头鞋,翘头的形式繁简不一, 颜色各异,黑帮,白色薄底。记载中说有穿丝袜丝履(厚底) 的,有点存疑。再好的丝履,也经不起来与地面摩擦。穿皮鞋的颇为少见。
写至此,宋代文人的衣冠大体已明。现代画和影视中常见露着髪髻的文人出外行走、交友、办事,全是与史实不符的。“不冠为耻”是宋人的一条生活原则,尤其是自尊心极强文人。请帮他们戴上适合的帽子,别亵渎造就了中华文化奇迹的宋人!
南宋文化学者李飞如此评价傅伯星先生:“傅老师原来是浙江日报社有名的资深美编,也是享誉连环画坛的老画家,更是杭州著述颇多的南宋史学家。他是一位治学严谨的老专家,从他身上能看到老一辈学者的风采,他用他的画笔精彩的再现了八百年的南宋风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