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凌晨,橙柿直通车记者到城站核实情况。
K8511与K1237两趟列车上下来的几百名旅客散得差不多了,有的上楼去坐了夜班公交,有的直接打车走了,也有家里人开车来接的,还没走的,基本上都是留下来等待最早的那班地铁。
每天从凌晨到天亮,城站火车站都有上百人,在夜色最深时走下火车,等待最早的一班地铁。
凌晨3点20分,一对夫妻从辽宁鞍山过来,在硬卧上度过了整整30个小时,凌晨3点到达杭州。他们打算去黄山玩,天一亮,就要赶去杭州西站坐高铁,两人在到达大厅里席地而坐打着盹。
老李在河南开封上班,这次来杭州,是因为亲戚出车祸了。“生命危险已经没有了,但是这里,”老李敲了敲自己的脑壳,“这里撞到了。”
老李要去的医院在华中南路附近,这个时候去医院,也进不去病房,熬到白天,公交和地铁都能到,能省一点是一点,更何况,他还没在杭州找到落脚的地方。
老赵是开封人,这次和妻子来杭州投靠亲戚。“孩子在老家要花钱,钱都要花在刀刃上。”打车是舍不得的,和其他等地铁的人一样,夫妻俩在到达大厅找了个空地,背靠背坐着。
小乔和小林是来杭州打工的。对于高三毕业的他们来说,能够独自从洛阳来到杭州,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,存下钱,就是对家里最好的
“成年证明”,等待过程中,小乔靠在行李箱上沉沉睡去,小林给手机连上充电宝,打游戏。
周口人老陈在下沙的工地上干活,住在工地的宿舍里,和其他人一样,老陈也说自己不困不困,等记者回头,老陈坐在地上,耷拉着脑袋,睡过去了。
凌晨4点多,冯姑娘出站,环顾四周没有坐的地方,就在检票口的栏杆旁边找了个位置站好,打开手机开始复习,她从河南周口赶过来,来杭州参加事业编考试。
她给自己的行程安排得很紧:前一天傍晚5点多上车,在硬卧上看复习资料,抽空睡会;凌晨4点多到达杭州,就在车站里找个地方看看书,等第一班地铁;参加完9点的考试,当晚就坐高铁回周口,回家过五一。
杭州是广东高三学生小陈毕业旅行的第五个城市,他在到达大厅把行李箱放平,就坐在行李箱上等天亮。
“寒假打工攒了一些钱,我就出来玩了,我爸妈也同意。”小陈一个人从佛山出发,已经去过武汉、长沙、南京、南昌四座城市了,为了省钱,每次买的都是普速车票,这次来杭州,他从南京出发,坐了7个小时的硬座。
不舍得打车,也不想多浪费一天的住宿钱,所以在火车站过夜。